在这个重要会议上,景德镇市作典型发言!还有这3个案例入选全省典型案例...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大会发布了全省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30个典型案例;并决定在全省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首批“3+8”个试点城市入选!
“一号改革工程”成效如何?
近年来省委和省政府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制胜之要,今年更是将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列为“一号改革工程”予以强力推进,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取得了新的可喜成效——
政府服务更加高效。聚焦18个评价指标,深入开展对标提升行动,企业开办实现全程网办、一日办结、零成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均用时由年初的79个工作日压减至56个工作日,进出口通关速度在中部地区最快,法院速裁快审期限全国最短。
市场活力更加强劲。出台了降本增效“30条”、惠企纾困“28条”、稳经济“43条”等系列政策,建立了惠企稳岗保运行周监测调度机制,创建了全省惠企政策统一兑现平台“惠企通”,推动政策直达基层、直达企业。上半年,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1200亿元,惠及企业超过256万户次。截至6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达到429.27万户,同比增长27.73%。
法治环境更加公平。深入开展“新官不理旧账”、行政审批中介、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四大专项治理,妥善化解涉企纠纷787件,查处损害营商环境案件372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18.6亿元。
市场主体更加满意。今年6月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95.8%的市场主体认为实施“一号改革工程”以来营商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89%的市场主体对所在地营商环境给予了“满意”评价。
营商环境到底怎么样,经济运行数据是生动注脚,市场主体会用脚投票。今年以来,全省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同比增幅分别居全国第 3 位、第 6 位、第 1 位、第4位,这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最有力印证。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反复影响、国际局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市场主体数量呈现20%以上的净增长,充分说明我省营商环境不仅能让企业“活下去、留下来”,而且能“发展好”。特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格力、吉利、欣旺达等一批知名企业加大在江西投资布局,这是对我省营商环境投下的“信任票”。
为什么这些地方作典型发言?
视频推进会上,南昌市、景德镇市、瑞昌市、赣州市南康区分别在各自会场作典型发言。
南昌市聚焦2022年度营商环境改革任务,创新“红橙黄绿亮灯”专项督导和“四张问题清单”分级调度机制,以制度化的手段全面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目前,该市需省级层面协调事项已大部分解决,并于近日成功入选全省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景德镇市实行市四套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四方组长”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双指挥长”制,下设由市委常委领衔的“五组一中心”工作专班,高位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该市定期发布“红黑榜”,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全市综合考核体系,与干部选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挂钩,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效。
瑞昌市创新推出“拿地即开工”“首违不罚”“企业安静日”等举措,以高水平制度供给推动营商环境革命,上半年,市场主体同比增长441.24%,市场活力充分涌动。该市获评全省第二批“五型”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全省“十佳优化营商环境县(市)”,今年获得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奖励。
赣州市南康区全力打造“第一等”营商环境,上半年全区市场主体日均新增62户,总量突破11万户。良好的开放环境,成为南康升级外贸、招大引强的“杀手锏”,上半年该区新增外贸企业70家、总量达765家,均列赣州市第一、全省前列;新签约项目96个,签约金额876.9亿元,创历史新高。
哪些城市
入选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记者从大会现场获悉,为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区)进一步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开展先行先试,形成更多首创性、突破性的制度成果和“江西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我省决定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试点范围方面,综合考虑经济体量、市场主体数量、改革基础条件等,选择南昌市、鹰潭市、赣州市3个设区市,瑞昌市、浮梁县、湘东区、渝水区、丰城市、广丰区、安福县、黎川县等8个县(区、市)作为我省首批试点城市。
根据我省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事项清单,首批试点城市将开展10个方面112项改革举措。
经过三年的创新试点,试点市、县(区)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营商环境区域竞争力进入国内一流水平行列,市场主体发展更有活力,制度创新更有成果,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更有成效,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全省营商环境建设作出重要示范。
30个典型案例发布
涉及这些领域
大会现场还发布了全省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30个典型案例。记者注意到,这30个案例来自11个设区市、赣江新区和多个省直部门,涉及事项审批、惠企兑现、就业创业、企业融资、案件监管、人才奖励等众多领域。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一号改革工程”系列部署,对标先进、勇于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强、富有特色成效的改革举措,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做法。省营商办根据各地各部门报送的经验做法,梳理汇编了30个典型经验案例,供各地各部门学习借鉴。其中,景德镇三个案例入选。
景德镇市率先实现工程建设领域证照电子化
原来企业办证需要跑多个部门、提交多套材料,现在通过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发证,从跑N趟变为“一次不跑”。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完成了涉及工程审批改革的19个部门电子证照的制作发证。目前已发放电子证照1217个,其中仅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就有429个。在全面实施工程建设领域电子证照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共享范围,实现“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相关电子证照进入全省电子证照库和一体化办事平台,供后续审批部门调用,电子信息共享复用范围从住建系统内部扩大至全市,有力地促进了部门间的业务协同。
景德镇市全面优化辖区知识产权
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改革成效(一)多措并举,激发专利申报热情。开展入企知识产权宣传和服务,积极举办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培训,上门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培育企业自主申报专利人才,在全市范围内培育了30家以上企业自主申报专利,并通过保护中心窗口快速授权80余件,帮助企业节约成本近6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专利授权量2068件,发明专利166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件,每万人高价值专利235件。景德镇市2件专利(全省共8件)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二)简化流程,提供全链条服务。提供专利预审快速通道,实现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7-10天快速授权。快速办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由原先的“3个月+1个月”案件处理周期缩短至“2个月+15天”。
(三)加强保护,积极处理专利侵权纠纷。2022年1-6月,共处理知识产权类案件245件。其中,线下专利侵权纠纷案件46件,电商专利执法案件199件。积极开展奥林匹克标志“铁拳”执法专项行动,处理案件线索13条,立案处理7件,罚没款8.44万元。开展宣传活动35次,出动人数183人。
(四)聘任专家,发挥智慧法庭作用。景德镇市中院制定了《技术调查官工作管理规定》和《知识产权技术咨询专家库管理办法》,首批聘请了23名陶瓷大师、专家教授担任法庭技术咨询专家委员,为知识产权审判提供智力支撑。
(五)积极进取,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景德镇市市场监管局荣获2021年度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和公安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是江西省市场监管领域和景德镇地区唯一获此殊荣单位(全省共4家单位入围)。景德镇市知识产权法庭被评为“江西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景德镇市实现案件监管可视化
助力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改革成效景德镇中院审判管理可视化平台进一步促进了司法服务和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截至第二季度数据显示,景德镇全市法院民商事案件审理平均天数222天、一审民商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96.89%、一审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0.2%、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95.96%,均位列全省第1:“办理破产、执行合同”12项主要监测指标中6项位列全省第一方阵。